專家觀點

關於台股的Beta和Alpha
- 精選台股投組建議
領航方案最新專欄精選台股投組建議的設計理念,如何達到以投資組合建議來超越大盤的目標
關於台股的Alpha
在機構法人的股票團隊架構,研究員負責個股研究在內部推薦股票,股票經理人參考研究團隊的選股決定最終投資組合配置,目標擊敗大盤和同業同類型基金。
理想上,基金投資人若能參與長期超越大盤的主動基金也就很好了,完全不用苦惱到底該買哪支股票,一共要買幾支,什麼時候該買該賣。只是很多投資人還是比較喜歡自己操作。
源遠流長的台股投顧老師,提供投顧會員個股建議,會員最期待在個別股票上,老師能帶進帶出,最棒的期待值是一買就飆,十天賺50%,然後賣掉,再去拚下一檔。但實際上最常遇到的狀況應該是,老師建議了很多很多股票(只講過漲了都算),但實在不知道要不要全買,買多也很難照顧,有的賺,有的套,賺了的賣了,再買下一隻也可能套。總之,理想目標跟實際結果難免有落差,這個落差其實從數學上也可推論出來,這觀點日後有機會再聊。
一支支的選對超越大盤的股票,就是Alpha。但一支支的動態操作,如何計算整體Alpha?
關於台股的Beta
上述基金主動管理或是投顧投資建議的架構,其實常常都缺少總經觀點,基金經理人要拚搏的就是選產業選股,光這件事就已經博大精深了,更難以要求掌握到總經趨勢變化,舉例,大家都說2022年是總經年,選股似乎都沒有用了,但事實上也不盡然。
這幾年宏觀趨勢發展是Beta當道,台股2021,2022,2023YTD指數總報酬表現分別是,27%,-19%,19%。如果只投資Beta的話,也就很足夠了,這也是為什麼台股相關ETF的總規模持續創下新高,去年市場越跌投資人越買,兩年半從2616億增長到9318億,三倍半的驚人成長。
Beta就好啦,幹嘛買主動型基金?Beta不好的時候就越跌越存股,反正遲早就會漲回來,以現在市況,是也沒什麼可反駁的。
關於結合Beta和Alpha
投資建議若從投資組合的角度出發,有沒有可能在總經趨勢不佳的情況下減碼Beta,在市場正常表現時,以正常的Beta持股水位靠著選股創造Alpha,長期循環之下,投資組合最終超越大盤的超額報酬來源是同時結合Beta的調整和Alpha的選股。很夢幻?其實研究計畫已默默進行很久了,就是從NAVIGATE官網上線後的每周台股基金ETF觀測,每周寫著一份沒人會看的報告,孤寂的十個月來每周看著兩百多檔投信持股的投資金額和報酬表現變化,從自己擅長的Beta觀察再到績效優越基金的Alpha來源,希望以大盤在多空走勢下都能創造超額報酬為目標
AI狂潮下,市場資訊多到令人焦慮,此刻市場爆發時讓人感到好像漫天飛錢,但哪天市場崩壞時又讓人只想關掉app,有沒有又簡單又有所依循的作法?NAVIGATE的投研宗旨是希望化繁為簡,用最簡單的準則提供投組建議,也會定期追蹤績效,投資建議是好是壞一目了然,小老闆就是喜歡自我挑戰。
嶄新的服務領域,嶄新的投資建議方式,一切都在NAVIGATE~~
#領航方案精選台股投組建議即將推出
#自我挑戰的超越指標目標